其他

中医与养生 | 深秋时节话养生

2017-11-03 党委宣传部 西南医科大学




立  秋 

处 暑   白 露  

    秋 分

  寒  露  霜  降 

深秋时节话养生



进入深秋时节,“秋燥”、感冒等病症也日渐显现,今天,小编特别为大家推送一篇由我校中西医结合学院江玉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秋季养生指南,一起来看看吧!

秋季,指阴历七月至九月,从立秋至立冬前, 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 露、霜降六个节气。


所谓“多事之秋”,就是指秋天气候寒热多变,邪气趁机而入,稍有不慎则容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很多疾病便纷至沓来。所以,秋季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

 

“天人合一”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中,万事万物都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的生命活动也应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养生方法也要按季节调整。《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倶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较全面地概括了秋季阴阳的消长、寒暑的变化以及气候的特点,应当顺应上述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精神、起居和饮食等,使之与自然规律相协调,达到身心俱养的目的。



情志养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对中老年人而言则更是如此,宋代养生家陈直说过:“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可见,秋季以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


精神调养当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保持不急不躁、收敛神气;同时,应静思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收获喜悦,培养乐观的情绪;亦可登高远眺,外出旅游。我国素有重阳登高赏景的习俗,登高远眺,胸怀顿开,心旷神怡,可使忧虑伤感顿消。根据秋季情绪不稳定,睡眠欠佳等特点,可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如书画、养鸟、赏花、打牌,下棋,秋钓等,达到宁神定志、心理豁达,调节精神强壮体魄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工作中,换个心情看秋天,或许会有天高云淡、霜天辽阔的爽朗心情,能有满山瓜果、遍地红叶的人生收获。

起居养生

秋季起居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通常晚上10点前睡觉,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早晨7点前起床,使身体提前进入储备状态,为精力充沛的白天打好基础。

衣着养生

秋季提倡“秋冻”。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身热汗出、汗液蒸发导致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以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只要不是过于寒冷,就要尽量让机体保持凉爽状态,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当然,“秋冻”也应因人、因天气变化而异。秋季气候变化大,衣服的增减要及时、适时。

运动养生


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


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幅度、强度都应适当,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以防出汗过多,要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同时也应做好预防感冒、运动损伤、运动过度的措施。

饮食养生


      “不知食宜,不足以生”指出饮食得当的重要性。四时之气各异,饮食亦宜有别,以顺四时,合阴阳。秋季燥邪当令,燥热之邪,最易伤肺。肺脏津液受损,则使人出现燥咳、咽喉肿痛等症状。同时,由于肺脏输布津液功能失司,与其相表里的大肠津液枯涸,水不行舟,就会导致便秘;膀胱气化失司,小便就不正常。燥邪易伤人体津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

秋季饮食调理应以养阴润燥、滋肾润肺为重点。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饮食,如银耳、燕窝、甘蔗、芝麻、核桃、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蜂蜜等。还应少辛增酸,多吃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乌梅等,可以收敛肺气,生津止渴。少吃葱、姜、蒜、辣椒、胡椒等辛辣食品,特别是火锅、烧烤之类。因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脏,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秋天空气湿度小,风力大,皮肤很容易干燥,同时会丢失一部分水溶维生素,如维生素B等。因此,每天早上起来应喝半杯温开水。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秋季五脏属肺,宜平补,补品不可偏寒或偏热,应选用一些防燥护阴、滋肾润肺的平和滋补品。可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选食苹果、梨、柿子、红枣、莲子、核桃仁、薏仁米、杏仁、桂圆、荔枝、柿饼、银耳、黑木耳、蜂蜜、山药、百合、萝卜、芡实、猪瘦肉、牛肉、鸭肉以及牛奶、豆浆、芝麻等食品。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西洋参,以补气生津、健脾安神。对易出现口舌生疮、口鼻干燥、咽喉肿痛、干咳无痰或少痰、便秘等“秋燥伤身”症状者,可使用清肺、润肺、止咳的中药,如杏仁、沙参、蛤蚧、核桃仁等,以补肺养肾纳气。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报》

文:江玉

图:源于网络

编辑:李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